第一九九章 军事管制
“这就是你们的最后杀招?” 踏着死尸和鲜血走出巷口的杨信,站在高攀龙面前说道。 “杨佥事莫要血口喷人!” 高攀龙说道。 “是否血口喷人你自己心知肚明。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松江那边也有人参与此事吧? 是我建议陛下接受徐光启的提议,从澳门购买一批葡萄牙军械,雇佣葡萄牙佣兵训练那支新军,没想到却被你们利用来对付我,那这算不算是我作茧自缚啊!” 杨信说道。 当然,徐光启肯定不会卷入此事的。 然而无论武器采购还是教官雇佣,徐光启都不可能亲自南下负责,原本还有陈于阶和孙元化,但前者目前在辽东,后者在京城给他当副手,两人也都不可能南下负责这件事。 那么徐光启只能交给松江的士绅们。 而这些人几乎可以说和东林党是一体的,在杨信搞得江南鸡飞狗跳之后,他们肯定想到了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对付他。 无非就是雇佣军而已。 葡萄牙人那边还不是只要给钱就干? 甚至这些人很可能就是原本招募北上训练新军的,否则这么短时间根本来不及做这么多,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原本就被招募,然后在东林群贤的重金收买下改变了目的。另外应该还有龙华民这些人的因素,杨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大明开展工作,毕竟总是被扒皮这种事情真很尴尬,在他们把他们的那套吹的天花乱坠之时,总有个人在爆料还让人怎么相信?至于运到无锡城内隐藏这种事根本不值一提,别说百多个佣兵,就是几千大军那些士绅也能无声无息地运来,事后无非就是水匪而已。 太湖上有的是水匪。 环太湖的确富庶,但钱多了就滋生盗匪,再加上太湖加长江下游这片广袤的水网,让水匪海盗在这片土地上同样很泛滥。 于是这些水匪潜入无锡,最终不知道为什么刺杀杨信…… 这个家伙作恶多端,得罪的人实在太多,谁知道谁雇佣了水匪,反正和无锡士绅没什么关系。 这样看来…… “再上奏陛下,停止雇佣葡萄牙人,防止混入别有用心之徒!” 杨信转头对杨寰说道。 如果让人玩木马计就麻烦了。 徐光启训练的那支新军可就在京城外面。 反正葡萄牙人玩的那些他都会,他们也就是西班牙方阵,这时候两牙还是一个国王统治。 至于红夷大炮采购就采购吧。 实际上大明自己早就已经开始铸造,黄克缵利用那些吕宋逃回来的工匠,制造的第一批红夷大炮早就装在辽阳城头了,不过就是质量很差,毕竟工部那个体系就造不出好东西。 那不是工匠问题。 建奴铸炮也是大明的工匠。 而且接下来杨信会在大沽口自己造的。 所以目前来讲买一批应急也可以,毕竟大明其实也很缺铜。 就在这时候里面的死尸也清理完,一共一百二十名袭击者,统统都被荡寇军给杀了,包括受伤没死的也被顺便给了一长矛,另外被大炮撞死一个鬼佬,俘虏一名鬼佬及一名黑奴。而荡寇军同样死了五十多人,实际上还有一百多名轻重伤员,估计最终死亡得七十以上,另外第一枚炮弹撞穿东林书院围墙,在里面打死了两个青虫,第二枚炮弹打入旁边人家,把里面一个小姑娘吓晕了。 不过之前的混乱也有不少伤亡。 没有伤亡是不可能的。 在和那些青壮的混战中,荡寇军有三死十个重伤,两百多轻伤,好在这些轻伤都是真正轻伤,最多就是被石头打一下,被竹竿戳出点血之类,而那些青壮也死了八个,伤的五十多,他们伤的少是因为没人朝他们扔石头,倒是在河里死了俩青虫。 这是杨信的罪行。 他扔的人实在太多,自己又不注意观察一下落点,最终一个青虫落下时候正好和另一个头对头撞在一起,然后两人就携手上路了。 这纯属意外。 总之这场混战就这样落幕了。 “军管?” 终于再次出现的刘知县愕然道。 “对,军事管制!” 杨信说道。 “鉴于无锡城内出现红毛人作乱,为了保证无锡城内百姓的安全,在没有肃清城内其余党之前,无锡城暂时由衍圣公与丰城侯及本官,率领锦衣卫及荡寇军接管,从现在起各城门的门禁及城内治安交荡寇军。” 他紧接着说道。 “杨佥事,你无权这样做!” 刘知县怒道。 “我有权没权你也说了不算,你一个小知县有权管谁啊? 鉴于无锡城内出现这种事情,刘知县纵然没有乱党嫌疑,也属于严重的失职,故此为避免出现意外,无锡城内所有官吏一概回衙由锦衣卫进行甄别,防止其中有乱党隐藏,未经甄别的一概不得出官衙,有擅自离开者以通匪格杀勿论。 来人,把刘知县送回县衙! 然后把县衙大门锁了。 玛的,一个公爵,一个侯爵,加我一个都督佥事,难道还得听你一个七品县令的?” 杨信很干脆地说道。 两名锦衣卫立刻上前,毫不客气地把刘知县拖走。 “你无权这样做,我要弹劾你,我要弹劾你……” 然后刘知县就那么咆哮着远去了。 “走,去叶茂才家!” 杨信挥手说道。 就这样他终于在一片侧目中,正式开始了在叶家的抄家。 不过结果有点令人失望,因为他来的有些晚,虽然之前正式行文无锡县要求先把叶家封锁,但刘知县明显没搭理这道公文,叶家的人已经消失,甚至家财都被席卷一空,就像原本历史上锦衣卫去抄圆嘟嘟家时候一样。包括地契之类东西同样清理一空,基本上也就给他留了一个空宅子,最多里面还有些粮食牲畜还有花花草草之类,就连奴婢都已经被转移。 这是必然的。 杨信早就猜到了会是这种结果。 抄家这种事情不亲自坐镇,是别指望能抄出什么干货的。 所以还没到叶家,他就已经下令锦衣卫和荡寇军去把高攀龙家给封锁,包括叶茂才和高攀龙的亲属家同样统统封锁。 至于叶家也好办。 首先官府有契尾可差,不过绝大多数民间契约未必是官契,毕竟官契是要交税的。 那由无锡百姓出来检举就行,正好用这种方式兑现承诺。 叶家的财产肯定藏在亲戚朋友家,亲戚家的在封锁中,剩下就是那些隐藏在朋友家的了,但无论在哪里,像那些种田的佃户是知道自己地属于谁的,然后就鼓励那些佃户自己向军管会申报。 反正转移到谁家都不会少要地租的。 那些佃户申报的就可以减到三成或四成,他们会喜欢申报的。 尤其是那些投献为奴的,这样的地租而且免税,那他们还投献个屁,更何况他们还可以摆脱奴籍,包括那些转到其他人家的奴婢,同样也可以自己出来说明情况,只要原主拿不出卖身契…… 这是肯定的。 叶家最多是隐藏寄存,又不可能直接赠送。 包括土地也是,总之别人拿不出地契的就是佃户自己说,他们说的就算是,拿不出卖身契的奴婢也一样。 这样的话恐怕还能搞一次隐田的清查。 毕竟一些隐田未必会有地契,就算有地契还存在实际面积不符,那么多出来的就肯定不是地主的,肯定是叶家的田产…… 地契上没有这么多当然就不是地主的,也不是佃户的,那就只能是叶家的了。 是不是都是。 既然是叶家的那就依照此前的那套处理了。 话说这一次叶家可是给无锡士绅制造了一场灾难,别的不说光这个鼓励佃户申报,就能让一堆拥有无数隐田的士绅抓狂,反正他们拿不出地契或者地契与实际不符的,那么佃户就可以自己申报成叶家的。只要是叶家的,他们就可以免税,而且只需要向皇帝交最高四成地租,这样无论天启还是这些佃户都可以皆大欢喜。 反正天启收的税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达到这个比例的。 实际上他连税都绝大多数收不到,收到的比例也低的可怜,别说是三成四成,他能收到其中的一成,大明财政也不会可怜到目前这种地步。 总之杨信接下来就准备这么干了。 天启的圣旨不给他喊停,他就这样一直折腾下去。 他会让那些士绅在跌宕起伏中体验那种过山车的快乐的。 而叶家就改成军管会驻地,由衍圣公,丰城侯,杨佥事三人组成军管会,正式开始代替刘知县接管无锡县,包括税也由他们三人主持收, 这个身份足够了。 一个公爵一个侯爵一个都督佥事,这华丽丽的组合还不够代替一个小知县吗?文武内齐全,绝对符合大明体制,虽然杨佥事不是太监,但作为司礼监掌印九千岁的侄子,基本上就可以代替九千岁,总之他们三人的组合在未来直到皇上明确的圣旨到来前,就是这无锡县的主管。 什么常州知府。 什么应天巡抚。 统统一边待着在去! 他们的身份能和衍圣公相比? 哪怕应天巡抚也不过一个佥都御史而已,真以为衍圣公那个文官班次之首是随便说说的? (今天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