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仙山的由来
仙器其实并不容易收服。但有老者的气息镇压,凌昊只是留了一个神识印记,就可以直接将它收入体内。不过这只是收入体内而已,凌昊要完全炼化这仙器,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好在这七陨塔品质受损,炼化难度,要比完整的仙器简单许多。 “唉,你我缘尽了。” 天蝉仙人看着塔被凌昊收起来,神情有些惆怅。他知道,未来,还是凌昊这样年轻人的天下,而自己作为一缕神魂,任务完成,转入轮回,就跟这个世界彻底没有了关系。 凌昊也有些感慨。没什么是永恒的,这七陨塔曾经定然也是跟着天蝉仙人征战四方、意气风发的,现在还是交给了自己。如果修仙者尽头,并不是无尽的生命,他终有一天,也要这样交出自己的传承。 不过天蝉仙人倒是没惆怅多久,很快道:“七陨塔,是老夫的传承之一。但是借助外力,终究不如自己的力量。这第二项传承,其实也无需老夫交给你了,就是七陨塔内的那些功法传承,都是一宗之根本,尽数在你手上了。” “老夫出身日陨山,恐怕现在早已不存于世了。如果你日后也能开宗立派,或者你本有宗门,也算是继承了我日陨山的传承。” “前辈放心。” 凌昊也正色了许多。他知道,这塔中的功法传承,恐怕不必七陨塔本身这件仙器差多少。 “还有……” 天蝉仙人这时伸出一手,手心向上,而在他手心之上,幻化出了一套苍青色的卷轴。这卷轴看起来似乎经历了无数岁月,上面还有些划痕,并且,基本上没什么灵气的波动。 不过,凌昊看到这卷轴,却隐隐有些疑惑。他在这不起眼的卷轴之上,竟然感受到了一丝极为隐晦的仙气。但是这卷轴本身又分明毫无灵气波动,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兵器。 “这地图,其实老夫从没想到,它会有能重见天日的一天。” 天蝉仙人看着凌昊,有些沧桑的道:“但是天道桎梏解开,恐怕离它出世也不远了。小子,这地图对你的价值,也许会远大于老夫留下的传承,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从那里面得到什么机缘。” 凌昊原以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秘境探索而已,却没想到进来之后,自己屡屡听到一些惊人的消息,还得到了仙器和本源神通这样的宝物。面对种种上古秘闻,他以为自己早就震惊的麻木了,不过看到这地图,一个之前就一直有的隐约念头,终于按捺不住的冒了出来。 仙岛…… 升仙门…… “我说前辈。” 以凌昊的定力,都有些艰难的吞下了口水,才问:“您说的这地图,该不会,就是升仙门的地图吧?” 话音刚落,那卷轴便飞到了凌昊手上。天蝉仙人这才幽幽的道:“升仙门并不神秘,每次出世上百年。老夫那个时代,无数大宗门的势力,早已经把那里能探查的地方都探查了个干净。” “但是,它又很神秘。其中无数险境,总能超过我们这些自以为掌控全局的老家伙的想象。更不用提升仙门里面的禁区……” “小子,虽然有了地图,不过,老夫还得叮嘱你一句。升仙门内是一个世界,而那其中真正的‘仙门’,机缘不到,任何人都不得靠近。否则,连神魂都会被仙门吞噬!” “升仙门里面,还有真正的仙门?” 凌昊握着卷轴的手几乎浸出冷汗,他问:“这真正的仙门,难道度过了,真的要成仙不成?” “到了境界,就可以成仙。” 天蝉仙人淡淡的道。 虽然他神色淡然,但是凌昊却不能平静。如果真的是升仙门,那么,现在天地法则的禁锢开始松散,是不是意味着完全开启的时候,自己也可以通过那道门,去往那神秘的仙界? 这个消息,无疑是爆炸性的,远超灵气复苏、仙岛降临本身! “那……”凌昊张了张嘴,才道:“那这升仙门,开启的入口,是不是在五大仙山上面?” “升仙门果然将要出世了。” 天蝉仙人也毫不意外。他虽然在这秘境中,却也是亲自进入过升仙门的存在,天地法则一变,仙岛降临在即,他自然也有感应,点头道:“不错。说起来,升仙门开启的地点飘忽不定,而这五山,就是有远古大能感应到了升仙门开启的规律,顺应规律建立的。” 五仙山竟然是人类建立的! 凌昊如何不吃惊?这五仙山飘渺不定,连上官芷琼降临都无可奈何,在天龙大陆,也是仙人般的手段了。他本以为,这五仙山跟仙岛一样,都是来自仙界的秘密,却没有想到,远古地球也有这样的人物,简直有通天之能! 又听天蝉仙人接着道:“自五仙山出现后很长时间,跟进入升仙门一样,能够占据仙山,就是宗门强盛的标志,我日陨山当年也占据了瀛洲一山。这仙山偏安一隅,没有方法,上神境都无处寻找,也许现在还有后人呢!” “瀛洲的确还有宗门。” 凌昊有些惊讶,道:“前辈,仙山自古与世隔绝,这瀛洲也是数千年都一直延绵不绝的宗门。也许,真的是日陨山后人也说不定!” 这倒也是巧合了。现存的三仙山,方丈跟蓬莱都有了依附的势力,只有瀛洲,昊天盟还有争取的希望。没想到,天蝉仙人的宗门当年竟然也占据了瀛洲,这倒让凌昊心中活泛了起来。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果然是冥冥中有着天意。 “哦?” 天蝉仙人终于神色一动,沉默了许久,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唉,小子,你倒霉了……” 片刻,他才叹了口气,道:“本来在地图之外,老夫留下的最后一道传承,就是将自身神魂附着在你的兵器上,在你危难时刻,可以以巅峰实力出手三次。这样,我这缕神魂也算是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