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急报已至 新
望着策马朝这个方向奔来的汉家骑兵,黄忠抬了一下手臂,身后的亲卫们不再保持一开始那种极度紧绷的状态,略微放松了下来。他们的手离开了刀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彻底放松了警惕,手按在刀柄上,与不按在刀柄上,相差的只有那短短的一秒钟而已。 他们可以看见黄忠的手抬起而进入平时的状态,自然也可以因为黄忠的手再次抬起,而进入战时的警备状态。 看见黄忠的表现,李儒不由得微微点起头来。这是一个不错的武将,从他的整个人的状态,以及身后士兵的状态便可以看得出来。 “可惜啊…”李儒暗自叹息,为黄忠这样的武将是自己的敌人而叹息,也为这一种为汉室的愚忠而叹息。 叹息归叹息,但是真到要动手的时候,李儒却是不会留手的。 自己的人再如何的优秀都不是问题,但是敌人的人优秀,那就只有尽快请他去死了。 只有死人,才是最让人放下心来的人啊! 李儒朝着旁边一让,身后凉州骑兵也都策马让开了一条通道。旁边的黄忠等人也是如此,在退让开来的时候,眼中的震惊依旧存在于眼底。 没有人会挡在送紧急军情的骑兵面前,即使现在他们心中充满疑问也是如此。在这种紧急状况下,骑兵即使当街冲撞到普通的平民百姓,战马践踏死人,那也是死了的人的过错,而非骑兵。 有官位在身的人也是如此,虽然不会当街被杀,可事后的追究不会少。 因而,送军情的骑兵经过他们面前的时候,也没有人傻到这时候如为心中的疑问付出代价。他们只是更多的把目光投向李儒,心中思索刚刚李儒说出的情况。 一骑绝尘,在送紧急的军情到了皇宫正门前,现在黄忠等人的位置的时候,身后就无人跟随了。他自己策马,朝着皇宫正门过去,关闭的皇宫正门,也在看到骑兵到来的时候,重新打开了大门。 不过,宫墙城楼上的羽林军卫士依旧屏息凝神,处在全神戒备的状态中。 城楼上的刘玄手扶着墙垛,目光落在远处的凉州骑兵上。 换成是其他人在这个位置上,或许他会觉得凉州骑兵没有问题,与其他的各地勤王,讨除奸十常侍的太守们的军队一样。可他本质上是一名玩家啊,原住民想不到的事情他想得到,他们不敢想的事情他敢去想。 有他在这里,麾下还有羽林军守卫皇宫,他就不信皇宫外的凉州骑兵,皇宫内的董卓可以翻了天去。 只羽林军,护卫住皇宫便可,护住皇宫不失,众多大臣,皇后太后没有事情,那么洛阳城中再如何的乱,也更改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只要有中枢在,随时可以发诏,召集各地臣子,出兵勤王讨逆! 送紧急军情的骑兵到这里就彻底安全了,四名最开始护送着他玩家齐齐松了一口气,耳边已经响起了任务成功的提示声。原来李儒派出的两百名一同护送,也是护送的主力凉州骑兵也归入了李儒的麾下,这又是让众人看了再无任何的怀疑。 事实非常的清楚,在皇宫外,送紧急军情的骑兵是绝对安全的。到达这里,更加不会有人会再去要杀死他,即使截杀成功了,等待他的也会是惨无人道的围杀。 “确认身份,然后放进宫去。”刘玄在城楼上发令。 “是。”旁边的羽林军卫士应声,立刻朝着下方的宫门位置跑去。 很快,辨认身份无误之后,这名骑兵就被放行了。而城楼上的刘玄,则再次命令羽林军重新关闭皇宫正门,目送着骑兵在宫门到宫门的驰道上策马奔驰着。 董太后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只是注视着开口的袁槐,以及大司空与大司徒。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么一个时间点,她拿出了另外的一份圣旨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还会拥立刘辩登上皇位,成为皇帝。 她看见三者眼中的坦荡,突然醒悟过来。 “是了,他们在皇帝在的时候便一直想要推举嫡长子为太子,又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立协儿?即使对于两份圣旨心存疑虑,但在无法分辨出圣旨究竟谁真谁假的情况下,只会按照立嫡不立庶的祖宗家规来了。”董太后如此想到,面对着如此的状态她也没有办法,只能够向着一路保护她们入宫,并有皇帝托付圣旨,还是自己本家的董卓投去求助的目光。 她是想不到办法了,除了董卓之外,在朝野内外,她一个名为太后实际上的孤寡老婆子,加上一个孤独无依的刘协,又有谁能是他们的援手? 董卓并不说话,在底下众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的时候,这一切的幕后主使者的他,依旧没有任何的表示。 如此状况,他站出来,便等于是将自己摆在明面上,暴露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成为众矢之的,实为不智。 他看了看董太后,又看了看何皇后,两者高下立判。如果可以,他也想选择何皇后成为合作者,但这怎么可能?哪怕是可以,在扶持刘辩成为皇帝的情况下,他也得想办法将何皇后以合适的办法解决掉,不然一个幼帝身旁有这样一个女人,他又要如何去左右朝政? 这也是他逆流而上,为什么不支持刘辩,反而改成刘协的原因。 现在朝中不够乱,刘辩与何皇后也并未走投无路,又怎么会与他合作,彻底由他掌控?只有董太后,只有同样际遇的刘协,这样溺水的人,只要给他们一根稻草,对方便会紧紧的抓住! 如今这情况,李儒早有预料,也早有应对之法了。 董卓老神在在的等待着,心中虽然忐忑,却还是未流露出来。一切的谋算,能否顺利实施,人力已尽,只能看天命了。 当然,如果不成功,第一个没命的只会是李儒! “报,报,报!” 这时,殿外传来的声音打破了董卓的沉思,也将众多大臣们的心思给勾到了另外的地方。 董卓心中一定,低声喃喃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