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章 牛金星
南阳的消息李闯全都是从溃兵口中听到的。 较之于飞天遁地杀人割草的凶人,他更倾向于这是溃兵在战败之后推卸责任的说法。因此盛怒之下,他把逃回来的溃兵杀了个一干二净。 李过没了,刘宗敏死了,郝摇旗大抵也没得活路,你些个溃兵喽啰还有胆子回来?怎么不去死? 李闯第一时间并没想过是‘异人’。如今宋献策说出来,他结舌片刻,一时无言。但眉宇间隐隐有些别样的怒气酝酿。 牛金星一旁看的分明,喝道:“休得信口胡言。闯王应运承天,注定要掀翻朱明再造乾坤,四方异人归心,怎么可能与闯王作对?” 李闯麾下一干老贼之外,还有牛金星、宋献策这种充当‘谋士’角色的人物。不过这些‘谋士’大抵都不太合格。 无论是牛金星还是宋献策,不是落魄的举人就是走投无路的秀才,文化水准放在那里,算不得高深。 这还不算什么,毕竟草莽有龙蛇,文化水平不高,未必没有能耐。但这些人,的的确确没什么能耐。这再造乾坤的事还没影呢,就开始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了,可见其眼界之低。 李闯一路走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流窜流窜再流窜,如果这些谋士合格,李闯也不会这样了。 牛金星和宋献策之间有龃龉,实际上牛金星也不是没想到这个,但异人的恐怖,牛金星深有体会,他不敢当着李闯的面说出来——李闯自谓覆灭朱明再造乾坤的人,那就该是天命之人,胡轶等几个异人来投就是佐证。然而现在却有异人跟他作对,干掉了他手底下的顶梁柱,这是对他的天命的否定。 所以宋献策说出异人的时候,李闯才会有那样的神色。 牛金星于是立刻抓住这一点攻击宋献策。 宋献策一看暗道不好,连忙道:“闯王听我一言:历来取天下,靠的不是三五两个异人...” “住口!” 李闯大怒,指着宋献策喝骂道:“滚出去。” 宋献策见李闯正在盛怒之中,知道自己不能再说下去了,只好狼狈退了出去。 牛金星暗暗一笑,作揖对李闯道:“闯王天命所归,明廷必灭无疑。与闯王作对,便是与老天作对。只须得大军一到,管他什么人,皆要飞灰湮灭。” 李闯神色才好看了些,沉吟道:“然则南阳之事萦绕于心,如芒在背,教我寝食难安啊。咱老子如今正围困开封,眼看开封矢尽粮绝,破城就在旦夕,却出了这等恶事!” 牛金星自然知道李闯的担忧。 休看李闯如今好大声势,纵横中原打的明廷溃不成军,破洛阳,围开封,但形势并非有想象的那么好。 侯恂督师保定,数万大军隔河相望。虽说这老儿怕死惧战,可一旦露出破绽,侯恂未必不会挥军来攻。 孙传庭更是个厉害人物,当初险些干掉李闯,李闯深惧之。如今孙传庭再次出山,正在关中整备兵马,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杀出来。 北边、西边皆有大敌,相反,南边的湖广兵却是李闯最瞧不起的一部。左良玉之类的货色,交锋多次,虽互有胜败,但李闯已经看出左良玉的秉性,这人不敢硬战。 然而如今南边生变,突然跳出来一支厉害的兵马,竟然将李闯派去的军队一扫而空,还搂草打兔子,把左良玉也收拾了。而李闯却一点也不了解这支军队的跟脚。 这如何不让李闯如芒在背? 他围困开封已久,开封不好过,他李闯也不好过。流贼之为流贼,就是没有根据地,一切要靠抢。在开封这儿对峙久了,没地方可抢,他储备的各种物资大量的消耗,已经快要支撑不住。 要不然李闯也不会对那二百万两银子如此在意,三番两次的增派兵马。 “学生有三策,可供闯王抉择。” 牛金星这时候道。 李闯闻言一喜,道:“快快道来。” 牛金星一副运筹帷幄的神色:“闯王可急攻开封,先破城取资粮,再乘胜挥兵南下,以泰山压顶之势,击灭南阳之贼。此为上策。” 李闯一听,不禁道:“废话。咱老子要能轻易破了开封,还要你作什么?” 牛金星露出一丝尴尬,连忙道:“中策,张献忠在淮南,又有革左五王,不妨联络这六人,许以好处...” 李闯一听,露出一抹思索之色:“你的意思是让张献忠和马回回等人去攻南阳?” 牛金星抚掌笑道:“闯王英明。正是围魏救赵之举。只要张献忠等人能在南阳拖得三五几个月,闯王这边破了开封,一切迎刃而解。” “唔...这倒是个好主意。”李闯略微心动,却道:“然则我与张献忠有龃龉,怕是请不动啊。” 牛金星哑然,片刻后道:“许以重利,或许能成。” 李闯思来想去,咬了咬牙道:“早前我要杀献忠,把他得罪的狠了,连带马回回等人对我也有意见。如今却要求他,咱老子颜面往哪儿放?你说下策。” 牛金星张了张嘴,却不知该怎么劝。他很清楚这一个计策才是上策,但也清楚李闯的脾气,只好暗暗叹了口气,道:“那便遣一支兵马,驻襄城,遏守南阳要道。” 顿了顿,又道:“只要拖得三五几个月,等闯王空出手来就好办了。” 李闯听完,来回踱步,良久道:“也罢,就这么办。” 问牛金星:“那依你之见,派哪个合适?” 牛金星笑道:“李岩破有军略,不如叫他去。” “李岩...”李闯皱眉想了想:“大概多少人合适?” “一万足矣。”牛金星眼中闪过一抹冷色。 “一万...”李闯犹豫了一下:“我侄儿大将三部三四万皆败在南阳,一万怕是不够。” “据城而守,襄城县又不大,多了反倒不好。”牛金星道。 “这样么...”李闯觉得有道理:“那便一万五。” 折了个中。 于是令人唤来李岩,是个面孔英挺,颇有些儒雅气质的青年将军。 李岩作揖道:“大王唤属下来,不知有什么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