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宁死不撤
面对着眼前的困局,吴汉经过反复思量,仔细分析,最终决定以秦丰做为己方的突破口。 秦丰军目前驻扎在黄邮水岸边的黄邮聚,一座人口不多的小镇子。 黄邮聚并没有城防,只是镇子的外围有一圈土墙,对于大军来说,这圈土墙有和没有差不多。 目前邓奉军驻守在新野,易守难攻,而且多为南阳老兵,作战骁勇,延岑军驻扎在朝阳,朝阳城也同样是易守难攻,且延岑部下,多为汉中老兵,同样骁勇善战。 相对而言,驻扎在黄邮聚的秦丰军,算是比较好打的。 正所谓柿子要挑软的捏,在吴汉眼中,秦丰军就是那颗软柿子。 有了作战的目标,吴汉率军直扑黄邮聚。 秦丰得知汉军主攻己方的消息,立刻派人,给邓奉和延岑传去书信,让他二人赶快率军来援。 与此同时,秦丰亲自指挥麾下的精锐大军,于黄邮聚外拉开阵势,摆出一副要与汉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在秦丰看来,自己率领的都是精锐之士,就算不是汉军的对手,但起码可以抵挡汉军个两三日。 两三日后,邓奉援军、延岑援军,必然赶到黄邮聚,到时己方三路大军,围攻汉军,又岂有不胜的道理? 可是他太低估吴汉,也太低估汉军的战力了。 别看汉军现在的局面很危急,在南阳被逼得四处乱窜,但主力尚存,战力未减。 眼下汉军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与秦丰一战,就是汉军在南阳的最后一战。 胜,全军将士可突围出南阳,败,全军将士怕是要在南阳全军覆没。 所以在此战当中,无论是吴汉,还是下面的将士们,都表现出了破釜沉舟的斗志与决心,对秦丰军展开了猛攻。 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秦丰以为自己的精锐部队,能够暂时抵挡住汉军的进攻,可在实际的交战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八万余众的汉军,如同八万多头嗜血的猛兽,对战场上的秦丰军展开了凶狠的攻势。 秦丰军精锐,在如狼似虎的汉军面前,仅仅就坚持了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后,战场上几乎变成了一边倒的局势。 汉军方阵不停的往前推进、碾压,骑兵马队,或绕侧或绕后或穿插,骑步配合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面对着汉军犹如惊涛骇浪般的攻势,秦丰军是顾前顾不了后,顾左顾不了右,将士们成群成片的向后败退。 一部分将士还留在战场上,拼死抵抗汉军,一部分将士已无心恋战,纷纷后撤,如此一来,秦丰军已完全没有阵型可言,好似一盘散沙。 秦丰军一乱,汉军的斗志更加高涨,推进的攻势也更快更凶猛。 在后方指挥作战的秦丰,不是不想阻止己方将士的溃败,可他实在是阻止不了。 眼瞅着己方的前军溃败,中军大乱,后军连连后退,秦丰意识到此战己方已经打不下去了,他下令全军回撤,退回到黄邮聚。 可是两军纠缠在一起,又岂是那么容易撤退的? 秦丰军一路被汉军追杀,仓皇逃进黄邮聚。 秦丰军想凭借黄邮聚那一人多高的土墙,阻止汉军的进攻,无疑是笑话。 汉军将士们冲到土墙底下,第一批将士们靠着土墙,组成人墙,后面的将士踩着人墙,便直接爬到土墙顶上。 随着汉军一鼓作气地攻入黄邮聚,秦丰军这回已经不是有组织的撤退了,而是四散奔逃。 秦丰带着一部分心腹,犹如丧家之犬般的逃出黄邮聚,一路向南郡方向逃窜。 只此一战,吴汉率领的汉军大败秦丰军,不仅大大提升了己方将士的士气,同时还化解了己方在南阳的被困之危。 之后,吴汉没有追杀秦丰,率领着汉军,一路向东撤退,去往复阳,穿过复阳,再往东行,便可进入豫州的汝南郡。 到了汝南,也就等于脱险了。 邓奉、延岑都没想到秦丰军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败得如此之快,连一天都没能坚持住,便被汉军杀得落花流水,一溃千里。 邓奉和延岑不肯放汉军逃离南阳,率领各自的大军,随后追击汉军。 他二人的军队合到一起,有十余万众,而且军中大多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力丝毫不比汉军弱。 倘若是正面交锋,以吴汉为首的汉军,还真未必能打得过邓奉、延岑联军。 吴汉率军一路东行,总算是进入汝南。 可邓奉、延岑竟也率军追杀进汝南。 吴汉无奈,只好率兵北上,去往汝南北方的颍川。 现在无论是跑在前面的汉军,还是追在后面的邓奉、延岑联军,都是苦不堪言。 先前,吴汉军的后勤补给被邓奉率军偷袭,洗劫一空,军中的粮食早已所剩无几,将士们每天能吃上两顿饭就算不错了。 而邓奉、延岑联军,也都缺少军粮。 邓奉的粮食储备本就不多,但兵力可不少,每日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而延岑则更穷,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地盘,他和数万部下,说白了就是一支流民军。 可以说不管是前面跑的,还是后面追的,双方将士都在饿着肚子。 对于吴汉军而言,他们有个先天的优势,就是跑在前面。 吴汉军所过之处,如同蝗灾过境一般,但凡是能吃的东西,被抢得一干二净,就连树皮都恨不得扒光了带走,他们是连一粒粮食都没给后面的追兵剩下。 等到吴汉率领汉军进入颍川后,邓奉和延岑联军不敢再追了。 其一,麾下的将士们实在是坚持不住,其二,汉军在颍川找到了接应,王常。 王常是绿林军出身,而且还是绿林军三巨头之一的下江军主将,算是绿林军的核心首领之一。 但他和其他绿林军首领不一样,王常与刘縯、刘秀的关系特别好。 刘玄定都长安后,对王常还是很不错的,赐他刘姓,册封为邓王,食邑八个县,而且特准他在自己的领地里,可主掌生杀大权。 这么个封赏,等于是把王常给封成了一个土皇帝。 吴汉率军进入颍川,刚好和在颍川的王常相遇。 王常不仅向汉军提供了最短缺的粮草,而且还愿意与汉军站在同一条战线,共同对抗邓奉、延岑联军。 得到了王常的援助,汉军总算是把这口气给缓了过来。 而邓奉和延岑则没敢追进颍川,西撤退回南阳。 至此,汉军在南阳的作战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随着以吴汉为首的汉军主力撤离了南阳,汉军在南阳这里,便只剩下一座孤城,宛城。 宛城。 万脩病故后,没过几日,南方传来消息,吴汉军击破秦丰军,开始向汝南方向撤退。 刘秀意识到宛城即将变为孤城,他召来坚镡诸将,说道:“子伋,大司马已率我军主力,准备撤离南阳,大司马部一撤,宛城将彻底沦为孤城。 子伋在宛城,独木难支,随我一同撤回洛阳吧!” 坚镡向刘秀拱手施礼,说道:“陛下,请恕微臣难以从命!” “啊?” 他此话一出,别说刘秀愣住,在场的其他将领们也都愣住。 刘秀诧异地问道:“子伋还要留在宛城?” “是的,陛下!微臣要留在宛城!” 见刘秀皱着眉头,坚镡深吸口气,躬身说道:“陛下,宛城是万将军拼死护卫的地方,现万将军被埋在这里,只要微臣还有三寸气在,只要南阳贼寇还未平定,微臣必誓死守卫宛城,绝不后退一步!” 刘秀鼻子发酸,眼圈泛红,他站起身形,走到坚镡近前,拍了拍他身上的甲胄,说道:“君游,暂时的撤退,并非永久的放弃。 我可以保证,我们早晚有一天,还会打回南阳,到那时,必将击溃邓奉、延岑诸贼,夺回宛城!” 坚镡低垂下头,没有说话。 刘秀再次拍拍他的胳膊,说道:“好了,以当前之局势,放弃宛城,势在必行,君游奉旨行事就是。” 说完话,他正准备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一直低着头的坚镡突然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陛下,请恕微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坚镡这句话,让在场众人的身子同是一震。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中的确是有这种不成文的规矩。 但问题是,这种情况通常是天子不在场,传来的旨意不符合实际情况,军中的主将可随机应变,不按照天子的旨意行事。 可现在天子就在这里,就当着坚镡的面让他撤离宛城,他竟然弄出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词,既让人觉得哭笑不得,又让人禁不住为他捏着一把冷汗。 刘秀脸色沉了下来,皱着眉头说道:“朕现在命令你,必须率军撤离宛城!” 坚镡跪在地上,保持着向前叩首的姿势,说道:“微臣是奉大司马之命,镇守宛城,只要大司马没有传来撤军的命令,微臣就不能撤!” “你……”刘秀指了指跪在自己面前的坚镡。 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搬出大司马来压我!这话都到了刘秀的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 他明白,坚镡搬出吴汉,其目的就是不想走。 自己是天子,自己的话,就是圣旨,连吴汉都得听圣旨的,何况是坚镡? 刘秀沉吟片刻,意味深长地说道:“子伋,君游病故,我汉室已折损一员大将,难道,子伋还要我汉室再折损一员大将不成?” 坚镡说道:“万将军说过,身为将领,若能死于两军阵前,幸事也!” 刘秀凝视坚镡好一会,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不想听这些,我现在命令你,你必须跟我撤回洛阳!” 坚镡的语气也同样坚定,说道:“微臣宁死也不撤出宛城,陛下若因微臣抗旨不遵而要杀微臣,微臣亦怨言,只求陛下能将微臣葬于万将军墓旁!” “……”看着都愿意以死明志的坚镡,刘秀也没辙了。 他喃喃说道:“子伋孤守宛城,倘若贼军大举来攻,何解?” 坚镡再次向前叩首。 何解? 他也不知道何解,他只知道,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要继承万脩的遗志,留在宛城,与贼死战到底。 他没有说话,任观出列,向刘秀跪地叩首,大声说道:“陛下,微臣愿留在宛城,与坚将军共御贼军,请陛下恩准!” 在场的众将,纷纷出列,跪地叩首,齐声说道:“微臣愿留在宛城,与坚将军共御贼军,请陛下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