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跟不上的印刷速度(2/3)
《沉默的证人》和《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两本书,也是波洛系列中张重比较喜欢的。 其中《沉默的证人》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年迈有钱的艾米丽·阿伦德尔的去世以及遗嘱展开。 艾米丽·阿伦德尔去世前两周不小心在楼梯摔倒,亲戚和仆人都说是小狗鲍勃的皮球所致。但是艾米丽回想之后觉得有些可疑,就给名侦探波洛写了一封信。 波洛收到信是两个月后,这封信也没什么奇特,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艾米丽只是想要委托波洛为她做一些私人调查。 但是这封信的日期引起了波洛的极大兴趣,写信日期是4月17日,寄信日期却是六月。 中间隔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封信才寄出去。 这件事情让波洛感到费解和好奇,当即和助手黑斯廷尚未前往北辛镇,准备和委托人见面一探究竟。 只不过当他们两个从伦敦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小镇别墅的时候,竟然得知委托人艾米丽已经去世一个多月。 艾米丽的别墅早已易主,正在出售。 而令人奇怪的是,艾米没有将遗产留给亲人,而是给了她的贴身女仆劳森小姐。而劳森小姐也才服侍艾米丽一年多时间。 一个只认识一年多的女仆,关系竟然好到把遗产留给她,这件事情怎么看都有些蹊跷。 虽然委托人已经死了,但是波洛和助手还是决定展开调查,假扮多重身份围绕相关人员展开了一系列的走访调查。 另一本《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内容是持有万贯家财的林内特小姐和她的朋友杰奎琳的恋人西蒙结婚了,他们乘坐由英国驶向埃及尼罗河的豪华游轮去度蜜月。 这艘游艇上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和贵族。 林内特头部中枪身亡,故事的序幕由此拉开,而她死亡的同时,她的那条价值五万英镑的珍珠项链也不翼而飞。 从一开始,人们就看得出来这是一桩谋财害命案。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林内特正是因为她的财富,而成为了亡魂。 阿加莎的小说,是传统的侦探小说,而且总是会把故事安排一个看起来让人想不到的结局。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这样,《沉默的证人》也是这样,不过不同的是《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结局出来的时候,虽然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并没有透露出来太多马脚,但是张重却没有感觉太过意外,因为他早就有所察觉。 这当然不是阿加莎的失误,只不过所有的案件都讲究动机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两个东西,就不叫侦探小说了。 既然是说到动机和条件,那么林内特的丈夫西蒙就脱不了关系,即便他们的计划设计得再巧妙,也不能逃脱侦探和读者的视线。 张重看了看最后一本《平凡的世界》,没有去看它,而是把它放在了一边,集中精力先把两本侦探小说给敲出来。 波洛系列之前只出了两本,有那么一批波洛的粉丝天天都在催着张重继续写波洛。 翻遍张重所有网上的书的书评区,几乎都能看到这种评论,而且支持的人还不少。 这下好了,一次来了两本,够他们看的了。 张重也想早点把这两本书弄出来,解一解他们焦急的心情。 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张重自己也想把波洛系列尽快做出来,他之前一直都想抽到波洛系列的书,如果再没有抽到,他甚至要自己上马了。 张重几乎看过阿加莎所有的书,这要写大概也能写出来,只不过他写出来的跟阿加莎写出来的肯定不一样。 虽然他现在风格多变,但是同一个系列的侦探小说,风格变化太多,也让人很难接受。 之前的两本书,虽然把波洛的形象初步地勾勒出来,但是肯定还不够,想要把波罗系列做得更丰满一点,肯定需要更多的案件。 现在他手里的这两本书,他准备在十月份和十一月份,或者是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上架。 只花了四天的时间,张重就把这两本书录了出来,而且把其中跟这个世界有些违背的内容给修改了。 弄好之后,他先把《沉默的证人》发给了陈青。 他发给陈青的有两个版本,英文版和华夏语版都有。 看到张重又发来一本书,陈青心里是复杂的。 公司业务越多,他这个总经理肯定是越开心,但是陈青逐渐发现,他们公司的体量已经有些跟不上张重的出书速度了。 之前他还在想,张重一个作者所要处理的事务可能顶得上其他十几个作者,但是现在看来,平常十几个作者估计也比不上他一个人。 因为张重除了出书速度特别快,而他的书版权方面的事务也特别多。 就最近一段时间,《放学后》还没有忙完呢,《我,机器人》的实体出版工作也要开始了,现在又来了《嫌疑人x的献身》和《沉默的证人》两本书。 更别说,还有一大堆版权事务要处理. 公司需要扩大规模了,陈青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当然了,最苦恼的还不是陈青,而是林麟,因为他们现有的印刷厂已经跟不上了。 其实是早就跟不上了,只不过之前他们跟其他的印刷厂展开了合作。 如果再这样下去,林麟可能会考虑跑到金陵市开一个分公司。 那边的印刷厂要多一些,而且规模也要大一些。 一个出版社就让一座城市的印刷公司忙不过来,这听起来有些吓人,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张重的书,国内的销量动辄都是几百万,这只是第一年,后面虽然销量会缓下来,但是隔一段时间依旧需要加印,到最后可能一本书的销量会都会达到上千万。 一千万本书,一个普通的印刷厂至少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印完。 好些个印刷厂一起开工,才能赶得上销量。 现在张重出书速度变快,江阳的印刷厂也就跟不上了。 林麟也想过自己出资再开几个印刷厂,不过这是要冒风险的,毕竟谁也不能肯定张重以后是不是还能有这么高的效率,假如以后张重不出书了,那他增加的几个印刷厂就砸在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