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一演三播,多机位拍摄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靠,这什么鸟歌儿啊,一点也不好听!”送外卖的米团小牛口中哼哼唧唧,这种歌已经不是老歌可以形容的了。 许远的歌那么出色,这一次为什么要天价买这么难听的歌? “确实难听。”同行饿了吧外卖的兄弟小朱点头。 “说真的,许远这次会翻车吧?这首歌目前为止,在各大排行榜上一点作为都没有,虽然老歌新发,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但许远说好的歌没有上新歌榜,还是第一次吧?”嘀嗒外卖的小鹿是个歌迷,平时很关注各种榜单的变化。 三个人吐槽了一通,最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同一家饭店,拿着外卖去送了。 这就是外卖兄弟情,遇到聊几句,大家都是好兄弟。 然而在三个人骑在电驴儿上,奔袭在不同的道路上,却几乎同样的在口中呢喃:“所以暂si将你眼睛……你给的爱唉矮矮,甜美的sang害……” 怪异的口音和咬字,老派却又有种莫名新颖的编曲,让人不知不觉的被洗脑。 这一幕,在很多地方都在发生。 这种变化很慢,很细微,可一旦被引爆,那必然会惊动全国。 …… 《想见你》片场,剧组已经拉扯起来了。 经过为期三天的剧本研读之后,剧组正式开始拍摄。 这部剧的拍摄方式,和普通电视剧甚至是电影都不太一样。之所以能够爆火,就是因为它运用了一种说起来就那么回事儿,但实际上相当高明的拍摄手法。 民间俗称一演三播。 而学术的说法其实单机拍摄和多机位拍摄的区别。 也就是同样演一段,一个摄像机拍摄,那么其他的景象就要重新拍摄,比如两个人对话,有时候需要切换镜头看双方表情。 单机拍摄,就需要拍至少两次,分别捕捉两个演员,每次捕捉一个人细节。 而多机拍摄,则是用两台甚至三台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理论上表演一次就可以把需要的素材全部拍出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理想状况上而言的。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单机拍摄是最好的状况。 其一,大部分演员和戏份的最佳状态,都是单一捕捉到的,群戏很不好拍,因为你很难同时照顾多个演员。而单机拍摄,就是抓住那个最出彩的演员,一次次拍,总会拍出导演最理想的状况。 而且演员本身也可以减少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不需要担心配戏、担心走位,因为一切都是以演员为中心,其他人大概率不入镜。 很多导演擅长调教演员,普通演员甚至就连流量鲜肉在他们手中都能有不俗的表演,和这种拍摄方式有很大关系。 其二,单机拍摄的话,导演想到什么就可以拍摄什么,无需复杂的安排,适合灵感爆棚的天赋型导演、自给自足人手不多的导演以及新手导演。 当然,单机拍摄有有点。 多机位拍摄也有优点。 多机位拍摄兴起的最初原因,是因为省钱。 比如炸楼。 好不容易修起了一栋给你炸的楼房,你没有第二次机会。为了尽善尽美,只能布置尽量多的摄像头,从而保证有充足的素材,不会有什么缺憾。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想见你》的拍摄成本只有一千万了,拍摄方式确实是一个原因。 但省钱不是原因,而是附带的结果。 许远选用多机位的根本原因,在于表演质量。 很多了解的人或许会有疑问,多机位拍摄的弊端之一,其实就是演员过多、照顾的方面过多,从而会影响演员的表演,达不到单机位拍摄那样的尽善尽美。 这是业界常识。 可为什么许远选用多机位拍摄,反而也是为了提高表演质量呢? 这就要说道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对戏! 影坛历史上,大部分经典的镜头,都有两个特点。 其一,大概率存在演员因为情绪到位了,从而顺势做出的一些改变。这属于演员的灵光乍现,是对剧本的二次创造的最高体现。 第二个特点,则是大部分都出现在巅峰演员的对决之中。只有强强对决,才能让人突破自我,超常发挥,成就经典。 比如朝伟和华仔的《无间道》,没有朝伟带去的巨大压力,华仔很难表现出天台戏中那超越他平均演戏的高水准一幕。 只有真刀真枪,才能带来那种突破。 如果那场戏拍好了朝伟的,再单拍华仔,哪怕是有朝伟不入镜帮华仔对戏,华仔也很难有巨大突破。 人生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戏,很多东西要熟能生巧,但更多经典的东西,则是在背水一战中表现出来的。 所以《想见你》采用了多机位拍摄的方法,许远有信心,把所有对戏演员的潜力都尽数激发起来。 这部戏,绝对不只是一部偶像剧,想要用它敲开大米粒尖电视圈的大门,就必须在演技上无可挑剔。 喜欢看米剧的人一定知道,米剧之所以吸引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紧张的节奏和真实性。甚至紧张的节奏也都源自于其真实性。 而真实性,不仅需要演技,也需要给演员巨大的压力,让他们“真情流露”,一拳就是一拳,一巴掌就是一巴掌,挨了拳之后的痛苦,挨了巴掌之后的反击意图。 这一点,是单机位拍摄很难体现的。 最后,许远还要一个选择多机位拍摄的核心理由。 那就是《想见你》最大的特色。 一段剧情,多角度不同观看就能得到不同的线索。 作为有悬疑戏份在其中的一部剧,这种拍摄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悬疑的优势,调动观看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 一方面隐藏线索,不让观众猜出真正的答案。另一方面,答案放送出来之后,观众也不会觉得狗血。 比如两个人说话,被第三个人偷听到了。 不是给第三个人补单独的镜头,而是运用多机位拍摄。两个说话的演员交谈时,第三个演员确实在他们旁边,只是被某个东西遮住了。 在第三个人的镜头出来之前,观众不会有任何察觉。 当第三个人的镜头出来的时候,观众又会觉得毛骨悚然,因为第三个人其实一直都在,只是因为镜头原因大家没看到而已。 这种紧张感、刺激感,和分别拍摄带来的体验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