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王氏兄弟
第六百九十七章王氏兄弟 话说槐杨与司马朗、郭淮言语投机、惺惺相惜,加上马云騄的推波助澜,连带貂蝉一起,举杯对天地盟誓,义结金兰成立香云之盟。这在当时世袭门阀为贵的社会风气中,对于槐杨这样的屌丝出身来说,可以算作是超级逆袭,也证明陈龙当天的表现有多么的惊艳。 两汉时期实行的官员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其它阶层精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曹**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动议后,创立了九品中正制,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 九品中正制实行以后,士族逐渐垄断高位,日益腐败,寒门则永远难以出头。然而个人的出身本身,并不一定就完全决定个人的才干与造诣,在三国时期,如邓艾这样出身寒门的名将,与钟会这样出身高第的良将皆不罕见。因此,这次的香云之盟,正是几个人文才武略的结合,也代表了打破门阀腐朽风气的新风尚。 几人结拜之后谈天说地,正在欢愉之时,忽然旁边阴恻恻的声音响起道:“你们究竟有何喜事,难道都喝高了不成?扔酒杯也不选个地方,砸的我兄弟头上起了个大包!” 众人扭头一看,只见一人长身玉立,面如沉水,黑脸短髯,相貌英俊,一身灰色青丝袍褂,腰间悬着一口短剑,脚底一双软皮靴甚是少见,显然是一身贵族打扮。只见他正虚扶着身边的青年,那青年捂着后脑勺,原来是刚刚被陈龙扔了的酒杯砸中了后脑勺。 陈龙一看,认得那青年就是王昶王文舒,不由得一阵好笑,表面上连忙道歉道:“原来是文舒小兄,适才在下狂狼,得罪了!还请文舒原谅则个。” 这本是极小的事情,那王昶脸色却仍然阴郁,显然是过来找茬的。果然扶着王昶的人一声讥笑道:“砸了我家兄弟,就这样就算完了?” 陈龙扭头看了看那英俊青年道:“在下愚钝,敢问这位是?” 那青年把手抱在胸前,挺胸抬头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太原王凌是也!” 陈龙心中叫好,想不到王凌也跟着王昶到了天水,兄弟俩都是日后正史中曹魏的名将,没想到在这里取齐。想了想问道:“原来是彦云兄!早就听说太原王家两个青年才俊,想不到竟能一起相见。彦云兄尽管说,要我怎么做才能恕罪。” 王凌、王昶,正史中都是当世豪杰,先后做过曹魏宰相级别的高官。王凌本就是王允的侄子,正史中记载,王昶少年时,侍奉同郡名人王凌为兄,出身名门的王昶在曹丕称帝前就已担任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此前担任过曹丕太子文学、中庶子的人还有司马懿。王昶官运一路顺畅,直到曹叡即位以前,他已官任兖州刺史,兄长王凌一样是地方高官。 曹魏中后期将领多由四方士人先征入朝中试用,再考察其才能再转任为太守、刺史,兼领将军,故而这些将军在此之前并没什么军功。但无碍于将领的军事素质,王昶在领兵征战以前就著兵书十馀篇,言奇正之用。 曹操时期的将领多限文化水平,曹操还得专门把兵书的道理简单化传授于诸将。能够撰写兵书的人物在当代必受瞩目,王昶不久竟迁任征南将军、持节,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曹仁昔年追随曹操征战多年才得到这一职位。 曹魏时期的军事制度是以中护军为核心,逐渐演变成将军都督地方的军事制度。曹操最初都督地方军事的几位将领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丕接班后完善了都督制,通常以四征将军兼领刺史,并都督州郡军事。 西线都督驻守关中,负责防备蜀汉。南线都督坐镇荆州,东线都督则同时都督扬州、青州、徐州诸军事。由于这些大将通常兼领州郡行政事务,无不是文武兼具,却不像东汉末年那样会有从军旅中提拔出来的大将,只是粗通文墨。 在曹操时期这种都督制度还不成熟,核心将领多从曹操的中军里冲杀而出。到了曹丕时期,以曹真都督西线,曹休都督东线,夏侯尚都督南线,由曹仁以大司马身份名义上统领全国兵权。满宠、贾逵、郭淮、田豫几位已是曹丕时代的顶尖名将。能够坐镇一方,实则已是曹魏名将的极限,如司马懿这般能够掌控中央大权的将领就不再视为武将看待。 正史中,王凌早年就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贾逵等人结为好友,后来举孝廉,出任发干县县令,后因罪获刑。服刑期间,恰逢兖州刺史曹操巡察。曹操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又系因公犯罪,当即解除他的劳役,委以骁骑将军主薄之职及中山太守,屡有治绩,后来得到曹操赏识,出任丞相掾属。后来屡立战功,直到与兖州刺史令狐愚谋利新君曹彪事发,此是后话暂不提。 而王昶在王凌密谋拥立曹彪为帝,在曹爽被诛杀后,献上治国之策,积极向司马懿靠拢,在王凌事变以后并未受到牵连。后来守战东吴,终成一代大将。王昶根据孙吴发生的二宫之争,分析出其内部混乱,加上陆逊、诸葛瑾、朱然、步骘、全琮皆已死去,顾谭、张休、顾承等遭到流放,孙吴内部欠缺有实力的大将。王昶上奏可由新城郡为起点,进攻蜀汉、东吴的边境地区。 由王昶为主将,王基、州泰协同三路出兵南下伐。新城太守州泰负责主要任务,袭击巫、秭归、吴之房陵。王基进攻夷陵,截断荆州往巫峡地区的救兵。王昶的主力进攻江陵,牵制吴军主力。 吴军在荆州的布防一向如此,夷陵(西陵)既能够防御蜀军,同时可作为江陵在江北联防据点。当年周瑜攻江陵就先派甘宁抢占夷陵,吕蒙袭荆州后,陆逊率先抢占宜都、夷陵。 王昶的战略并非一举拿下荆州,更主要是试探孙权方内乱之后的军事实力如何。这时吴军已经有腐化趋势,吴军的三员大将分别是车骑将军朱然之子施绩,丞相步骘之子步协,大将军诸葛瑾之子诸葛融,三人全都是代父领兵。施绩或许有些实力,步协和诸葛融却是除父名外,不见经传的角色。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